今天不讲口腔知识科普,想和大家分享件特别的暖心“小事”。
今天究竟有什么不一样呢,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五一小长假,不过节日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可能没有太多的不同,无非就是个院
里人更多,操作更忙点的日子……
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微笑团队有位医生瞒着大家偷偷的做了件事儿。
为什么说是偷偷呢?
话说小编一大早上班,被同事偷偷摸摸拉去一边儿说:“我跟你说个事儿。”
我一听乐了,“只管说呗。”
“我看见朋友在朋友圈发了我们龙华门诊部#迪医生的消息,你看能不能让院里宣传下,因为我看完挺感动的。”
小编还当什么事儿呢,提供素材多好呀,犯得着做贼似的吗,“给我瞅瞅,啥事儿把你感动成这样。”
“Nao,你看,就是小迪医生他一个人前两天偷偷捐造血干细胞救人去了。”
“我知道生命的可贵,我愿以我弱小的力量,去挽救别人。"
“爱心志愿者小迪4月29日、30日在海口市某医院连续两次采集造血干细胞,只为拯救郑州某医院的白血病患者。
小迪是新冠肺炎疫情后海南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他是海南省第112例,全国第9586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救人的大
爱志愿者。”
看到这里,小编当然是第一时间联系龙华门诊部同事了解详情。
结果得到的回复是这样的:
小迪医生居然连同一个门诊部的同事都没告诉,只说是身体不舒服要去医院检查。
不仅如此,前后数天的过程里小迪医生就只在干细胞采集的29、30日两天请了假,可能是真的身体条件比较好,又或者是不想
被身边同事察觉出什么吧。
而他似乎也确实成功的瞒过了所有人!
如果不是万能的朋友圈,
可能这件事就这么简单的过了……
善良的人总是简单的默自善良着,可当我们接触了解到这些暖心的点滴,就有着某种传递的责任与义务。
和小迪医生沟通过并征得他同意后,小编才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这件#小迪医生口中,举手之劳的小事#。
当然,纯粹的他也没忘再三叮嘱,“不要夸张,简单说下就好。”
------------------ 关于小迪医生 ------------------
小迪医生,是个90后的四川大男孩,小时候出过车祸,动了3次手术,才抢救过来。
他说:“我知道生命的可贵,我愿以我弱小的力量,去挽救别人。”
2015年在海南医学院读书,小迪医生在一次无偿献血时申请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期待自己有一
天有机会挽救他人。
------------------ 从一通电话说起 ------------------
2019年10月,小迪医生接到红十字会的电话通知,他当初留存在中华骨髓库的血样,与郑州一名与他同龄的白血病患者的
HLA初步配型相合。
小迪医生没有犹豫,同意按程序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
他于2019年12月第一次体检合格后,移植计划应于2020年2月15号采集。但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捐献救人的移植计
划不得不往后推迟。
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向好,中华骨髓库重启移植计划。可此时小迪医生2019年12月的捐献前体检已过有效期。
为确保疫情期间的捐献安全,2020年3月19日小迪进行了第二次捐献前的全面体检。
好事多磨,小迪医生在第二次体检中,出现心律过快的现象。为能实现捐献救人的承诺,小迪按照医生的吩咐,进行了身体
调整和休息。
一周后,小迪在医院进行了捐献前的第三次体检,这次体检指标全面合格了。
------------------ 那些背后的努力 ------------------
按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计划和疫情防控需要,小迪医生独自一人在医院进行了四天八次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剂的注射。
4月29日上午,小迪医生在医院进行了造血干细胞采集,历时三个半小时,采集了造血干细胞体混悬液200ml。
但因被救治的白血病患者的体重较大,所需的造血干细胞的量比常人要多一些。
救人救到底,小迪医生没有犹豫,同意第二天再次进行采集。30日上午,小迪再次躺在采集床上,用了约四个小时,第二次采
集了230ml的造血干细胞的混悬液。
4月29日、30日采集当天的下午,小迪医生捐献的“生命种子”就分两次分别送抵患者医院,及时进行白血病患者的救治。
大概就是这么件“小事”,小编希望当你读完这篇文,心头会有那么一丝丝暖意。
最后说明下,小迪医生目前身体状况良好,小护士们的爱心鸡汤也已经安排在路上了,哈哈!